四川开放大学(四川电大)燕园教学点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865656189

微信二维码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当前位置:成都的电大专业报名 > 招生快讯 >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点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点

浏览:472 日期:05-09 15:00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资料必备小抄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5、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6、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7、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8、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0、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11、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3、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4、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低幼艺术作品等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来进行科学教育,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15、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6、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8、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

19、园地:是指幼儿园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

20、科学活动室(科学桌):科学活动室是指在幼儿园建立的,专供学前儿童进行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22、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24、整合性要求:是指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科学领域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

25、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2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情境观察、行为核对等三种类型。

29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自然观察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运用时,往往在观察前就明确好所需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观察时只需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详细的记录。

30情境观察:是事先创设一种情境,以此引发评价者想要观察到的学前儿童的行为,从而来测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31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Processed in 0.059814 Second , 42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