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450 日期:03-04 15:00
今天小编继续给大家带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农业推广学》 形考作业任务部分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上限?经济上限?两者的关系?
技术的产量上限:是指某项技术成果在最佳环境条件和管理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所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因实现最佳措施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一定最高。
技术的经济上限:指某项技术成果应用后,单位面积所获得的最高纯收入(利润)。它一般在高产基础上出现,但不一定出现在最高产量阶段。
技术上限与经济上限的关系:技术成果的产品(产量)上限与经济上限的不一致性,主要受生物生产内在规律和资源利用中报酬递减规律的双层制约
2.推广实践中引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在应用推广阶段,对应用技术成果的选择及推广规模的大小,各类成果在一个地区应用比例问题,仍然会给生态效益造成巨大影响。
要掌握和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单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避免单一化、维护和改善业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3.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就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4.四种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的优点?缺点?
1)传习式扩散方式适于:传统农业技术,因而在原始农业社会最为普遍。
特点:扩散后的创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或有微小的变化。
2)接力式扩散方式适于:秘方、工艺类创新技术。例如:云南白药,酿造等。可利用其特点发展民族工业。
缺点:原始创新易丢失和磨损。
3)波浪式扩散方式适于: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生态区域性较强的创新技术成果。
特点:辐射力与距科技成果中心的距离成反比。
4)跳跃式扩散方式 适于: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强的创新技术成果。
特点:广适性、通用性
二、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1、说出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的两个子系统名称及特征。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特征: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业推广人员本人的特征,二是他所处的农业推广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优与劣。
(2) 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它的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民个人特征、素质,个人特征,二是农村居民(农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2、*简述沟通的定义和分类。
沟通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3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4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5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要素和程序
概念: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要素: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
程序:1.农业信息准备阶段 2.农业信息编码阶段
3.农业信息传递阶段 4.农业信息接受阶段
5.农业信息译码阶段 6.农业信息反馈阶段
4、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1)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
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
3) 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
5、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
(1)顺应: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暂时迁就对方,互相体谅,这样沟通双方都会逐渐敞开心扉,说心里话。
(2)同化:入乡随俗,适应,认同对方的思想、观点及其行为。
(3)内化:沟通双方长期接触,适应了对方的性格、兴趣、习惯及作风等,双方配合默契。
6、论述如何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效率?
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即: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
7、*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的特征有哪些?
1)信息来源多渠道。
2)信息传递多向性、沟通主体多元性。
3)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4)沟通网络具有多链条交叉连接性。
8、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
一般准则:
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2)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
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5)运用比较和对比;
6)加强信息反馈; 7)改善沟通环境;
8)重视沟通网络;
基本要领:
1)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2)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4)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5)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必须是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0、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1)语言方面的障碍
①语言差异造成隔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方言特点,趋利避害,可以有效地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
②语义不明造成歧义(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要使用语义不明的词语与农民沟通)
2)习俗方面障碍:入乡随俗
3)观念方面的障碍: ①封闭观念排斥沟通; ②僵化观念窒息沟通; ③极端观念破坏沟通;
4)角色不同形成的障碍
①年龄不同可能形成“代沟”(引导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求同存异)
②专业不同可能形成“行沟” (换位思维、理解对方)
③地位不同可能形成“位沟” (放下架子,客气些)
5)心理方面障碍: 沟通前,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6)组织方面障碍: 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传递层次→确保信息传递、沟通准确无误
11、农业推广人员如何把握农业推广沟通技巧尽快实现与农民的有效沟通?
1)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2)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3)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4)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
4) 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6)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